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传世公益服 > 文章内容

尼德兰画派:北方文艺复兴的桂冠

作者: 传奇世界公益服 来源: Www.42tw.Com 时间: 2025-04-15 阅读:

尼德兰画派:北方文艺复兴的桂冠

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资料图片

尼德兰画派:北方文艺复兴的桂冠

林堡兄弟《五月》 资料图片

尼德兰画派:北方文艺复兴的桂冠

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 资料图片

假若你是一位15世纪的意大利商人,长期浸淫于佛罗伦萨由严谨的造型法则塑造的艺术殿堂,又时常领略威尼斯画派用明朗艳丽而富有变化的色彩表现的欢腾气氛和绮丽风光,那么当你带着商队向北翻越阿尔卑斯山,穿过巴伐利亚高原来到宽阔广袤、水道纵横的北部低地——尼德兰地区时,你会惊奇地发现,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非凡气势相比,尼德兰绘画神秘多寓,平实淳朴,情真意切,精细入微,有时还夹杂着一丝辛辣与诙谐。暗含寓意的神秘肃穆和平民生活的朴实无华交相辉映,象征和写实相辅相成,让尼德兰画派诞生出丰富的杰作,堪为北方文艺复兴的桂冠。

近日,“遇见勃鲁盖尔:16、17世纪欧洲画坛大师真迹展”正在北京展出,老彼得·勃鲁盖尔便是自扬·凡·艾克开始的尼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Ⅰ、繁华的低地

北方文艺复兴是发生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文艺复兴,集中在德国和佛兰德斯地区(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区域),尼德兰作为这一地区的主体,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平甸烂漫。在航海兴盛的14、15世纪,它因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商旅交通的枢纽要津和繁荣的国际贸易中心。财富的积累、城市的繁荣和富庶的生活,促进了市民意识的形成,人们逐渐摆脱宗教蒙昧主义的禁欲统治,追求绚丽多彩的感官刺激和美好快乐的世俗生活。这为尼德兰画派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条件,同时也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兴旺。

与那个年代的意大利不同,尼德兰文艺复兴不曾出现但丁、彼特拉克这样的人文主义先驱,人们的中世纪宗教情结仍是非常顽强的。画家歌颂世俗的美好,却不忘信仰的神明。但是,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和天国幻境的远逝,人们开始重思道德与灵魂的问题,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信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渐从表现宗教转向描绘现实生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的尼德兰反封建民族独立运动,又给勃鲁盖尔这样的艺术家以极大灵感。

工厂手工业的勃兴滋养了豪绅富贾、城市新贵,他们是阔绰的艺术买家,把向扬·凡·艾克这样的杰出画家订作肖像作为时尚。对于他们来讲,艺术作品仿佛是标榜身份的锦衣华服,其意义超越纯粹的审美价值。

Ⅱ、世俗的景观

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画家并不生产华而不实的装饰品,他们的艺术生活仍然包含在社会生活当中。因为当时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在于增强教堂的神秘、信众的虔诚、赞助人和节日庆典的重要性,而非艺术家的个性,因而15世纪的伟大作品往往具有庄严的目的,特别是在祭坛上和墓葬里,物品的性质比美本身更为重要,如凡·艾克兄弟绘的《羔羊礼赞》就只在重大节日开放。扬·凡·艾克被誉为“15世纪初北欧最伟大的大师”,1428年,他跟随被菲利普三世派去向葡萄牙公主求婚的大使完成描绘公主画像的任务。

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15世纪的知识生活和道德生活被清楚地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奢华热烈的贵族富豪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宁静而神秘的平静生活——于宫廷和教堂之外的私人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描绘,没有哪件作品可以和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相媲美。在创作这件作品时,这位名家不必再渲染神圣人物的庄严和贵族的骄矜自傲,他可以自由追随自己的灵感,描绘他朋友的结婚场面。画家用灵巧优雅的签名方式把标题写在画中的镜子上:扬·凡·艾克在此,1434年。这个签名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这是刚才发生的事,他的声音好像还回荡在屋里。这个世俗生活的侧面,展现了宁静、朴素、尊贵而纯粹的精神风貌,使教堂音乐和动人的民歌相映成趣。它也让我们想象出一个逃离宫廷生活的喧闹、珍视当下、心地单纯、亲切安静的扬·凡·艾克。

15世纪尼德兰美术中的神秘主义和世俗情怀,就像是月亮的两面,在两个极端中融为一体,最典型的体现便是扬·凡·艾克笔下的天使神人,他们拥有最典型的现实面孔,披戴着沉重的锦缎,金片和宝石熠熠闪光。当然,这种直率而纯粹的写实主义风格,有赖于绘画技巧的巨大进步。

Ⅲ、油画的诞生

正当意大利艺术界力倡古典再生之时,尼德兰画家促成了油画的诞生,这是西洋绘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画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法。油画的前身蛋彩画,采用鸡蛋黄为调料融合矿物原料作画,最后再罩上一层薄而透明的油层,从而形成细腻无隙、光泽均匀的效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蛋彩画的局限性在于只能画饱和度比较低的颜色,没有办法呈现更为鲜艳、明亮的色彩,不利于表现热烈喧闹的市民生活。

油画则避免了水性颜料的这一通弊。凡·艾克兄弟发明了一种用油融化颜料作画的简便方法,即用精馏松节油和亚麻籽油的混合油来调和彩画颜料。他们的发明传播开来后,油画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起来,并成为西洋绘画的主流。

这种绘画材料的改进,让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画家有了更多的色彩选择,颜色更生动,饱和度的高低则随意可控,题材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其次,与水彩颜料易在纸上晕散不同,油画颜料的介质非常黏稠,这便让画家能够细致入微地刻画各类形象:几可乱真的器皿、传神的人物表情和光线作用下的气氛变化……通过写实性的再现,画作臻于完美。此外,由于颜料透明光亮的性能有利于描绘反光的物体,镜子、玻璃和金属制品纷纷被搬上画面作为构图的陪衬元素,这是早期尼德兰绘画的一大构图特色。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镜子作为一种创作动机辅助了构图,反照室内的景象,画家以画中画的方式记录当下的镜影,犹如捕捉流光的一瞬,促使观众在想象中构组画里画外的整体结婚情节。在克里斯都(Petrus Christus,1410-1473)的《圣艾利吉乌斯》一画中,被置于柜台上的镜子照出店铺前的街景和一对迎面走来的男女,这个镜面简洁明朗的照映影像为观者提供了叙事性的情节。

绘画材料的改良,宣告了时代技术的进步和新观念的崛起,也激发着尼德兰画家在观察和描绘上的实证精神:绝对忠实于自然以及展示细节的渴望。

Ⅳ、“细节控”与“高眼界”

上一篇:泉州高速执法支队多举措做好易拥堵路段保畅工作 下一篇:武夷山邮银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