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盒降世,却在乱世间留得几曲佳音
原创 小鹿 LicorneUnique
“诺玛,真正认识你已经太晚,如今你的刑台,就是我更圣洁的永恒之爱”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决绝的罗马总督波霖内,终被德鲁依女祭司诺玛的自我牺牲所感动,这份宁违神愿的深情重燃起了他对诺玛的爱。
1833年米兰斯卡拉大剧院首演版《诺玛》的场景设计图
1831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贝里尼将彼时活跃于戏剧舞台的法国悲剧《诺玛》搬上了歌剧圣坛。作为一部表现女性英雄色彩的意大利正歌剧,《诺玛》完美演绎了一段公元前50年,文化信仰强烈冲突下的爱恨情仇。
左:米兰斯卡拉大剧院博物馆珍藏的贝里尼肖像 / 右:Marine Deinyan版的《诺玛》
女祭司诺玛与罗马征服者波霖内违背世俗的虐恋、两人和阿达尔吉莎之间充满背叛的三角关系、以及最终仇恨化解,愿为爱情共赴火海的悲情......在贝里尼如行云流水的韵律下一气呵成,充满诗性。
左:女祭司诺玛在众人前忏悔 / 右:为1833年《诺玛》米兰首演时发布的海报
而《诺玛》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毫无停歇的律动节奏,无疑是对演奏技巧与意志的双重考验,因此,每场演出及录音都成为了稀有的珍品。如今,这样一段曾一度封尘,鲜被成功演绎的绝美乐章,竟被小鹿在一方来自十九世纪的精密木盒中寻得.....
始于偶然,忠于精工
梦回百年前的欧洲宫殿,一场圆满的音乐演奏,从筹备到呈现,不仅需要拥有极致音准的昂贵乐器,还需技艺精湛且配合默契的乐师们共同完成。就连身居高位的皇室贵族,也无法每天都享受这扣人韵律。
电影《复制贝多芬》中一场19世纪初的贵族音乐会
奢华程度只有上流社会得以享受
音乐盒的出现犹如“魔盒降世”,匠人掌心之上的传奇魔法使得飘渺的音符终被守护,如《诺玛》般袅袅动听的乐章可以尽情流淌在这满富巧思的方盒之中。
曾经浩荡辉煌的演奏竟藏匿于这方小盒之中
而谈及“魔盒”的诞生,更像是一场战乱之下的美丽意外。
故宫珍藏的19世纪瑞士制造滚轴音乐盒
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盒出现于十八世纪末的瑞士深山。彼时的法国正值大革命所带来的兵荒马乱之中,长久的战乱阻断了将原料运输至瑞士的道路,被迫停工的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在山中百无聊赖,,顿感无趣。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导致各地硝烟四起
为了宣泄不满,法布尔将手中的半成表砸向墙面,而金属碰撞的清脆叮咚声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一个想法在他心中萌芽。法布尔将现有材料进行了精良改造,最终,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只音乐盒,伴随着瑞士民谣的欢快旋律横空出世。
左:十九世纪制瑞士70针滚轴单曲音乐盒
右:法布尔制最古老的黄金印章音乐盒
自十九世纪起,瑞士便成为了音乐盒的制造中心,其精湛工艺与当地钟表齐名,一时间各领风骚。而一台音乐盒需要多位工匠共同制作约1年才能完成,其价格之奢,只有当时的名流贵族得以享受。
19世纪末,瑞士作为国礼赠送给英皇室的Nicole Frères滚轴音乐盒
细木镶嵌外盒典雅低调,铃铛错落有致
真爱留声,经典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