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者的“模样”
“原来是咱老排长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么拼!”
“老指导员的学问,够我学一辈子!”
“为老教导员点赞!”
“咱营长就是牛!”
……
在一篇新媒体稿件的评论区里,我们发现了一串这样发自内心的点赞留言。“排长、指导员、教导员、营长……”虽然称谓不尽相同,但所指的其实是同一个人,只因官兵与他相遇在不同的时空中。
他就是第73集团军某旅营长陈鑫。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他用自己的方式让军旅生涯的每一天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一次,陈鑫走上了陆军部队比武的最高领奖台,再次唤醒了大伙对他的关注。细细品味评论区那些留言,战友们遇见的也许只是某个阶段的陈鑫,但串联起来的脚印却是陈鑫从军19年来实实在在的成长轨迹。
当排长时,他因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连队,直接找旅领导理论;当指导员时,也是他并不擅长的岗位,工作中没少犯愁;后来又从教导员改任营长……一次次转岗,一次次挑战,又一次次超越。陈鑫认准一个理,只有拼来的成功,没有等来的辉煌,奔跑着,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认命,谁都不是天生的强者
有这么一种现象,当我们不情愿做某件事情或遇到困难时,大都会下意识地给自己找台阶下,顺其自然吧。心理暗示中,渐渐失去了直面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陈鑫从军19年来,不止一次碰到这种事。就说去年5月陆军“轻突奇兵-2019”比武吧,一接到通知,陈鑫立马兴奋起来。
“这么老的同志了,刚当营长时间不长,年龄、专业都不占优势,就别凑那个热闹了。”有人善意提醒陈鑫。
作为集训队里任正营时间最长的队员,3个月后陈鑫将与陆军各单位的营主官一较高下。在这样“高手云集”的擂台上,陈鑫能有多大胜算?
集训没多久,一盆“冷水”就浇在了陈鑫的头上。在此次比武中,指挥作业是名副其实的“重头戏”。由于之前长期工作在政工岗位,这个课目一直是他的弱项。前几次模拟考核下来,没人觉得陈鑫和“夺冠”能扯上半点关系。
尽管训练节奏很紧张,但陈鑫还是想办法挤时间,比年轻的同志都用功。打饭排队的时候,大家常常看到陈鑫嘀咕个不停,原来他是抓紧点滴时间背记相关数据。集训队的同志还发现,有时候半夜醒来,陈鑫的铺位上还空着……
由于低血糖,在一次14公里定向越野备考中,陈鑫险些栽倒在地上,不少考官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从那以后,陈鑫迷彩服的口袋里就常常备着几颗糖果应急,因为他不希望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掉队或缺席。
陈鑫对自己狠是出了名的,凡事尽全力拼,一直做到确实没办法再做得更好了才撒手。比如定向越野训练,他会因为寻找某个目标点有偏差而“惦记”好几天,直至到实地搞清楚、弄明白才肯放过;实弹射击考核,陈鑫即使拿了“优秀”,依然会对弹着点逐个进行分析,一丝一毫不留余地。
陈鑫不止一次提醒营里官兵,战场无小事,平时训练若不从严从难,上了战场就会用鲜血换教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严在哪里?细在何处?陈鑫会从一个个环节、一个个细节的缝隙里抠。
向前的行动往往来自向上的心动。陈鑫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现场,当听到友邻单位某特战旅连长蒯威亮剑国际赛场的事迹时,陈鑫既羡慕又感慨。谁都不是天生的强者,就看自己努力的程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比武出征前夕,陈鑫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但几乎同时,陈鑫被通知,之前上报他营主官高配副团的计划“泡汤”了,理由是,虽然陈鑫正营已5年多,但任营长年限不够。
现实与理想带来的落差,陈鑫并非第一次遇见,这一次他依然选择坚持。他认为,时代在淘汰人,时代也在挑选人。在军人这个特殊群体中,梦想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我们必须时刻准备接受组织的挑选,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晨光熹微,比武如期而至。赛场上的陈鑫心无旁骛,拼尽全力。
多个课目获得满分,个人综合总评分第一,其中“定下战斗决心”这一曾经的弱项课目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这便是陈鑫最终交出的答卷。
从“冷门”到“黑马”,陈鑫不仅战胜了众多对手,更完成了自我的又一次超越。
用心浇灌的种子,终会等到花开的那一刻。站在领奖台中央,年龄相对偏大、一脸冷静的陈鑫,格外耀眼。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到底
刚毕业那会儿,陈鑫从没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出名”。
黝黑的皮肤,看似瘦削却有线条分明的肌肉,他活脱脱一个“练家子”。
光看外表,你绝对想象不到陈鑫和“电脑程序员”能有多少关联,直到发现那20多本压在箱底满是灰尘的专业证书后,我们才仿佛又看到陈鑫坐在电脑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在军校时,陈鑫曾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省级赛区一等奖,并在静态IP网页设计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不仅如此,他还自学考取了高级程序员,即使在当时的计算机系,像陈鑫这样的学员也是屈指可数。
那个时候,陈鑫就给自己的军旅生涯定下了初步规划,毕业后到与自身专业特长相匹配的岗位上工作,把自身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
然而,新排长集训结束,陈鑫接到了去某摩步连任排长的命令。一时间,他有些接受不了。
“自己辛辛苦苦学的技能却无用武之地,本以为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没想到还要重新归零启航。”陈鑫越想越不是滋味。第二天,他找到了当时负责新排长集训工作的副旅长傅芳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希望能够在类似自动化站这种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岗位上任职。
“基层营连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沃土,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肯用功,都能闯出一番天地来。”望着那一纸命令,脑海中回荡着副旅长语重心长的话语,陈鑫知道这一切都成了定局。
“事不遂人愿,今后的路还长,既然选择了军营,跪着也要走到底。”陈鑫不甘心,更不灰心。正如每个怀揣着梦想参军入伍的青年一样,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军旅生涯碌碌无为。
对于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的陈鑫而言,装备操作、专业技能等训练课目犹如一张白纸,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陈鑫明白,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拐点实现“弯道超车”。
从那以后,陈鑫白天缠着老班长请教经验方法,晚上便泡在学习室钻研琢磨,没人能想到他以前还是个计算机“大咖”。
那段日子,陈鑫把全部心思和力量倾注在新排长的岗位上。当其他新排长忙着踢好“头三脚”的时候,他不声不响默默无闻打底子。
有次连队组织四百米障碍小比武,陈鑫输给了刚下连不久的新兵。比起败北带来的失落,陈鑫看重的不是脸面,而是找到导致自己落后的原因。随后,他对症下药,俯下身子勤学苦练。不久后,陈鑫再次发起挑战。那一刻,老兵们都觉得这个排长不一般。